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一样的我》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不一样的我》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
1、认识非标准化单位(如:小绳子、牙签、卡片、吸管)。
2、能在合作交流中体验等长复制,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
3、能掌握用非标准化材料测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不同大小书本若干、牙签若干、毛线若干、卡片若干、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1、提问导入:
师:巧克力老师今天带了一个小盒子朋友,你们看看他有多高啊?
幼:……(描述高度)
师:这么高是多高呢?我们测量身高是用什么工具的呢?
幼:……
师:恩,我们今天啊很可惜没有尺子,但是我们有一样长的小绳子、小卡片,用它们应该怎么测量小盒子的身高呢?我们来试试吧。
2、使用小绳子测量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分享下,你用小绳子测量出来的结果呢?(请几位小朋友分享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并记录到表上,表格文字用绘图表示)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方法总结并示范要让小绳子或卡片首尾相连并拉直,遇到无法用整根小绳子和卡片的情况,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分享下,你用小绳子测量出来的结果呢?(请几位小朋友分享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并记录到表上,表格文字用绘图表示)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方法总结并示范要让小绳子或卡片首尾相连并拉直,遇到无法用整根小绳子和卡片的情况,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3、使用尺子测量与桌子高度等长的绳子长度
师:现在我们学会了用小绳子给小盒子量身高。你们猜猜我们的小桌子有多高呢?
师:同样的方法,我们先用长绳子量出桌子的高度,在绳子上打个结做记号,然后用尺子量一下绳子有多长。
看,这是记录表(表格文字绘图表示),等下要把测量结果写到这里哦。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桌子高度 教师收集每组测量结果并点评,强调测量方法:
活动延伸师:现在我们知道除了用尺子能准确测量东西,还可以用什么?
幼:……
师:那除了可以测量身高、桌子的高度,测量还可以干嘛呀?测量有什么用?
幼……
师:我们在生活中,不一定随身都带着尺子,我们可以先用手边的小工具量一量,比如小卡片、牙签、手指、绳子,等到有尺子的时候再量一量小工具就能知道到底有多长有多高。
《不一样的我》大班教案2活动目标
1、主动参与活动有自信心,能发现和了解他人的特点以及自己独特的地方。
2、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的进行自我表达。
3、愿意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知道向他人学习。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积极参与活动,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了解他人的特点。
活动难点:能在集体面前用连贯的语言清楚的进行自我表达。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有初步了解。
2、进行过“自画像”的活动。
物质准备:
1、幼儿“自画像”电子照片、手持话筒。
2、“不一样的我”自画像专栏、作品展示栏。
活动过程
(一)、游戏法:猜猜他是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将小朋友们的“自画像”电子照片在大屏幕上进行随机滚动,请幼儿数3个数喊“停”照片停在哪张上,请小朋友根据画像猜猜是谁。
2、请猜的小朋友说说从自画像哪些地方猜出是xx小朋友。
3、请其他小朋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认为是其他小朋友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4、揭晓答案:出示自画像小朋友的名字,或请自画像的主人站起来。
5、再次进行游戏,猜完3幅自画像后游戏结束。
(二)、谈话法:讲讲我自己(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心)
1、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自画像,看一看讲一讲自画像中的你。
2、给小朋友10分钟,拿自画像去找别的小朋友互相讲一讲。
3、10分钟后,请小朋友拿着话筒,到前面结合自画像电子照片给全班小朋友讲讲自画像中的你,以及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三)、谈话法:关于“我的优点或兴趣”小组讨论(进一步体会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1、请小朋友6个人自由组合,分成小组每个人介绍自己的优点或兴趣,鼓励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如: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舞蹈等。
2、教师注意倾听每个组的讨论内容,引导幼儿清楚大胆的表达。
3、小组讨论完后,请幼儿在专栏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进行展示。
(四)夸夸好朋友(知道向他人学习,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
1、引导幼儿发现班里其他小朋友的优点是什么。例如:你的好朋友
2、鼓励幼儿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有哪些优点。
3、请小朋友说一说想向哪个小朋友学习?为什么?
(五)、延伸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1、请幼儿回家后讲一讲自己的自画像以及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2、请家长用图像或文字的形式夸一夸家长眼中幼儿的优点和进步。
3、将家长的话或图像制成图书放到语言角进行展示交流。
4、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特长为幼儿园里的小弟弟、小妹妹们服务(例如:展开大手拉小手活动,到其他班进行展示等。)
活动总结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了11月主题系列活动下的本次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在班级中形成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幼儿感到安全,轻松和愉快,发展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态度。
《纲要》指出:幼儿园同伴群体以及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幼儿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活动中我能够为幼儿创设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知道自己有与别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想法,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往,通过谈话,对比等方法,使幼儿感受自己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体验自我价值感,为幼儿今后步入小学奠定基础。
《不一样的我》大班教案3一、教材简介及设计思路:
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等,虽然大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但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理解"我"就是"我","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因此 ……此处隐藏12801个字……了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
(4)那么老师和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大人和小孩年龄不一样)
师:我看见你们比的真开心,我也来和你们比比看,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师:那我们大人长得都一样吗?我和你们的陈老师一样吗?
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大人之间,大人和大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是不一样。那你了解自己的长得什么样吗?今天我还给你们准备了小镜子,再找一个好朋友去空的地方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2、和好朋友比不一样
引导幼儿先照镜子,再和好朋友比不一样。(想一想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比)
3、现在谁来说一说你长得怎么样?(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刚才大家找了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多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就能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4、游戏:找朋友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说他的特征,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
(2)老师说说某个幼儿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教师小结: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很快就能找出他是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我》大班教案11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通过课件的播放观察每一个人不同之处。
2、学会用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的面部特征。
3、尝试用纸浆、气球制作立体面具,体验资质玩具的乐趣和成功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让幼儿学会用夸张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
活动难点:
能够使用纸浆和气球制作立体的面具。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播放器、课件(各种各样人的表情)。
2、气球、打气筒、纸浆、水粉颜料、水粉笔、设计用纸、铅笔。
3、稀释的胶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
1、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出每个人的不同之处。
2、再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同伴有哪些地方长得不一样?
二、产生制作兴趣
1、欣赏教师制作的半成品面具。这像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观察教师为面具添画夸张的五官和有趣的表情。
3、你想拥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面具吗?
三、学习制作方法
1、给气球打气,学习合作互助完成打气任务。了解气球大小和脸型大小的关系。
2、进一步粉碎纸浆,加入清水和少量胶水,均匀地搅拌。
3、将纸浆一层层地糊到气球上,均匀地增加厚度。
4、在鼻子的位置上反复堆积粘贴,增加高度。
将制作好的半成品面具放在合适的地方晒干。
四、设计脸谱和表情
1、请你为自己设计一个最特别的表情,要尽量与众不同,可以适当夸张。
2、在白纸上线画出设计稿,注意突出自己最明显的特征。
3、将设计好的脸谱仔细地刻画到半成品面具上。
4、待面具完全干透,图上合适的水分颜料。待颜料干燥后将气球放气或戳破,去下面具。
五、作品展示
在展示区或墙上展示自己的面具,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哪些面具很有趣、很独特,最能让人看出是谁的。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要点和关键的地方我作了强调:比如粉碎纸浆的要求,合作的要求等等,我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抢,对此也作了说明强调,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另外还有纸团,但是发现纸团容易烂掉,不太适合,我就去掉了纸团,由于材料的提供也比较有目的性,因此幼儿的活动非常顺利,虽然是第一次跟气球面具打交道,但是每组上都干干净净的,孩子的衣物等等也保持得较干净,作品也完成得不错,看来同样是设计"独特的面具"有的小细节不注意可能也会带来大问题,有句话说"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看来做人是如此,上课也是如此,记得曾在教研活动中将好课比作珍珠,我想假如珍珠当中镶了一到两粒劣珠,胡乱穿起,那这串项链的质地绝对是大打了折,我们幼儿园老师上课要对每粒珍珠基本都要有个数,要有自己的眼光和思考,将一节活动用自己的方法呈现出来,要让幼儿学到该学的知识。
《不一样的我》大班教案12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进一步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
2、区别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敢于大胆地评价自我,正确地看待自我,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幼儿照片两张:一张小婴儿时的,一张现在的照片,纸、彩笔、胶棒等等。
2、活动前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幼儿小时候的影集、用品等;请家长给幼儿讲述小时的趣事和趣闻。
活动过程:
1、猜猜这是谁?
——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请幼儿猜猜这是谁?与幼儿一起讨论,从中发现教师的变化,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3、照片配对游戏。
(1)排列照片,提出问题。
——教师将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在黑板上面、上下各派一列,上方是“小时的我”,下方是“现在的我”。
——当幼儿看到自己的小时候的照片贴在黑板上一定很兴奋,之前要有保密的协议,只许睁眼睛看,不许发出声音,不然就知道是谁小时候了。
——教师:请幼儿找一找,配一配那两张照片是同一个人?
(2)幼儿操作游戏。
——请幼儿将“小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连线,做成照片配对。孩子们在下面的意见肯定不一样,同时带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和气氛。
——在幼儿连错的时候,教师:为什么错了?小朋友的变化在哪里?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变化。
——根据连线请幼儿说说自己小时候和现在有哪些不同?如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力气变大了、会做简单的事情等等。
幼儿:这是我刚出生的照片,妈妈说我很乖呢每天吃完奶就睡觉:这是现在的我,我和爸爸妈妈在公园照的。
教师:你小时候好胖,跟现在的你不太一样,小朋友你们还发现她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她的头发长长了,眼睛大了。
幼儿:她的手和脚也变大了。
幼儿:她的身题长高了她快6岁了,以前小时候不会自己吃饭,现在会自己吃饭了。
(4)幼儿自我评价
——请幼儿在展示自己的本领后评价自己,说出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和缺点。
3、制作幼儿画册。
引导幼儿根据活动的讨论内容来制作自己的成长画册,活动结束后张贴到主题墙上。